青囊經云:「天有五星,地有五行,天分星宿,地列山川,氣行于地,形麗于天,因形察氣,以立人紀。」古人言地理,必先知天時,故經云:「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」惜人常棄天文而重地理,或有知天文之象,而不明其理者,皆偏矣,地豈能棄天而單獨存在?中國天文史上,宋朝算得上是研究天文的鼎盛時期,惜至明清幾何學與觀測儀器皆未能如西方先進,故明清為中國天文史上的停滯期。此對於地理與命學,有深遠的不良影響,後世不明天文之理,而拘泥於五行干支喜要,天盤地盤不分,專云生剋納甲干支,即使通書、地理、命學百家齊放,也無法避免偽學充斥、真假不分,所以清朝造曆家時鳴先生才會感嘆:「三百八十家通書皆偽訣!」。宋朝辜託長老著「入地眼全書」之「天星卦序」已勾勒出天時與地平方位的關係,並明天帝、太陽之行度與24節氣、先後天八卦與12地支之理,其理甚明可供後世參考...


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陳,貴賤位矣。動靜有常,剛柔斷矣。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變化見矣。是故剛柔相摩,八卦相蕩,一陰一陽,一上一下,一外一內,或上臨下,或下臨上,變化而莫測。是以鼓之以雷霆,潤之以風雨,一寒一暑,日月光明,運化不已。故乾,健也;坤,順也;震,動也;巽,入也;坎,險也;離,麗也;艮,止也;兌,說也。是故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,雨以潤之,日以暄之,艮以止之,兌以說之,乾以君之,坤以藏之。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乾以易知,坤以簡能。易則易知,簡則易從。易知則有親,易從則有功。有親則可久,有功則可大。可久則賢人之德,可大則賢人之業。易簡而天地之理得矣,天地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。蓋天晝夜旋轉而不停,日月五星隨之。天帝順行十二宮,布四時之令;太陽逆行十二宮,宣八節之功。是以八卦陰陽變動,應四時八節交會於天地矣。

大寒,天帝在丑,太陽臨子,交會於子丑之間,故子與丑合,萬物成終成始。《易》曰:「成言乎艮。」

雨水,天帝到寅,太陽在亥,寅亥交會,故寅與亥合,丑寅輔艮,東北之卦也。春分,天帝臨卯,太陽在戌,故卯與戌合,卯戌交會,甲乙輔震,正春之令也,萬物發生。《易》曰:「帝出乎震。」

穀雨,天帝在辰,太陽到酉,故辰與酉合,辰酉交會,萬物潔齊。《易》曰:「齊乎巽。」

小滿,天帝到巳,太陽在申,故巳與申合,申巳交會,辰巳輔巽,東南之卦也。夏至,天帝到午,太陽臨未,故午與未合,午未交會,丙丁輔離,正夏之令也,萬物皆茂。《易》曰:「相見乎離。」

大暑,天帝在未,太陽居午,午未交會,萬物致養。《易》曰:「致役乎坤。」

處暑,天帝到申,太陽到巳,申巳交會,申未輔坤,西南之卦也。

秋分,天帝到酉,太陽在辰,酉辰交會,庚辛輔兌,正秋之令,萬物悅成。《易》曰:「悅言乎兌。」

霜降,天帝到戌,太陽居卯,戌卯交會,陰陽相薄。《易》曰:「戰乎乾。」小雪,天帝在亥,太陽在寅,亥寅交會,戌亥輔乾,西北之卦也。

冬至,天帝回歸北極,入於垣,太陽複命告功,壬癸輔子,正冬之令也,萬物歸藏。《易》曰:「勞乎坎。」

夫由出而齊,而相見,帝之鼓乎出機也。而成由人,以向乎出焉。起震終艮,一歲之終也,而迴圈之妙在中矣。


上述所謂的天帝,即為北斗七星,也就是西方人的大熊星座之腰身與尾的部分,希臘人稱北斗七星為「車」,春秋戰國時期的天文典籍「甘石星經」亦云:「北斗星謂之七政,天之諸侯,亦為帝車。」古書「鶡冠子」載明:「斗柄東指,天下皆春;斗柄南指,天下皆夏;斗柄西指,天下皆秋;斗柄北指;天下皆冬。」北斗七星斗柄的部分(也就是搖光、開陽、玉衡等星,也稱斗杓)在春天指向東,夏天指向南,秋天指向西,冬天指向北。帝車週迴於天際,掌管四季,猶如天時之主宰,故稱天帝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子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